期刊简介

               本杂志由河北省卫生厅主管,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主办,1987年创刊,为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口腔医学专业期刊,为口腔医学临床、科研、教学服务。除开辟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题报告、综述、讲座、经验介绍等栏目外,还设有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口腔预防保健、口腔医学美学等专栏。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出版部门: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3-763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3-1070/R

邮发代号: 18-5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7

出版地区 河北

出版地区 河北

订购价格 160.00

杂志荣誉 河北省科技期刊编辑质量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河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3-7632
  • 国内刊号:13-1070/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河北省科技期刊编辑质量奖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2年第6期文章
  • 口腔骨及软骨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骨及软骨组织工程的研究一直是组织工程学的热点.在口腔科学领域,颌面部外伤、肿瘤以及炎症导致颜面部的骨及骨软骨缺损,牙周疾病导致的牙槽骨丧失等方面都大量的涉及骨和软骨组织工程的研究.本文将对骨和软骨组织工程的进展及其在口腔方面的研究重点做以简要的总结.一、组织工程化骨及软骨支架随着骨及软骨组织缺损修复对支架材料的高性能追求,单一的生物材料已不能满足骨及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要求,两种或两种以上......

    作者:吴迪;张斌;李莹 刊期: 2012- 06

  • 冠熔模材料的研究进展

    冠修复体的边缘密合性是衡量一个修复体精密的一个重要指标,边缘的密合性与否直接影响到修复体的固位及牙体、牙髓和牙周的健康.临床调查结果表明,约有12.7%的人造冠边缘不密合,并且不密合冠的龈炎发生率为100%[1],可见冠边缘的精密性对临床极为重要.影响冠边缘精度的因素很多,从牙体预备、印模、灌注模型、蜡型完成、包埋、铸造到铸件冷却,其间任何一个环节的技术性或材料性因素都会影响到冠的精确性,进而影响......

    作者:崔荣新 刊期: 2012- 06

  • 光动力疗法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研究

    本文就光动力疗法的基本概念、作用原理、临床特点、光敏剂的研究现状、激光光源、及其在种植体周围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是一门医学与光物理学、光化学、光生物学等多个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和临床治疗新技术.光动力疗法初用于治疗肿瘤,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浅表的良性和恶性病变,如口腔粘膜白斑、红斑、扁平苔藓、纤维性变等,防止其发......

    作者:黄青 刊期: 2012- 06

  • 楔状缺损充填材料脱落的原因和可参考的措施

    楔状缺损(wedge-shapeddefect,WSD)是指在某些因素长期作用下牙颈部的硬体组织逐渐丧失,形成由两个光滑斜面组成的楔形缺损[1].它是口腔门诊常见的牙颈部非龋性疾病之一,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且罹患率与严重程度均随年龄而增长.目前临床上对楔状缺损多选择修复治疗,虽然近几十年来楔状缺损的修复材料有了极大的发展,其物理性能及粘接性能不断优化,但仍然常常发生楔状缺损充填后充填体脱落的情况......

    作者:陈惠珍;李文静;牛家慧 刊期: 2012- 06

  • 固位纤维在前牙外伤即刻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创伤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新的流行病,并且严重的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随着颌面部外伤的增多,前牙外伤的比例也日益升高,我院使用固位纤维在固定外伤前牙的同时用树脂恢复前牙外形,达到了美观与功能的双重效果,深受患者欢迎.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2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前牙外伤患者41例,共63颗患牙,年龄7~5......

    作者:吴新;张建华;蔡琴;罗宁;林娟;张风格 刊期: 2012- 06

  • 数码相机用于临床比色的可行性研究

    对于口腔科医师尤其是修复医师,临床比色是一道难题,同一颗牙不同的医师可以比出不同的结果.因此口腔临床迫切需要一种稳定的非肉眼比色法.数码拍照比色具有很好的前景[1,2],但由于数码相机拍摄的稳定性、不同的数码相机相互一致性、光源等尚存在一定差异,导致数码比色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试行临床比色[3],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魏斌;陈凌;许敏;曹裕杰 刊期: 2012- 06